百得科技:聚焦软件与云服务
作为一家专业的软件开发及行业云服务商,百得聚焦“软件与云服务”,专注行业软件足球彩客网的解决方案,提供行业云平台建设、云资源运营与安全服务等。
回到彩客app首页 >刚刚过去的春节带给人们的话题很多,回家过年、春节晚会、久违的大雪都成为太原市民茶余饭后议论的对象,但这些话题热度都难以掩盖发生在太原市民身边的一场打车软件“大战”——“嘀嘀打车”和“快的打车”之间的pk。2月10日,“嘀嘀打车”调整优惠活动,司机和乘客各得10元降为各得5元,“烧钱大战”开始降温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在这场“烧钱大战”中,司机和乘客得到的实际利益只是冰山一角;真正的利益在于腾讯和阿里借出租车找到了移动支付入口。
记者体验打车只花一分钱
“嘀嘀打车”的优惠活动是,对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,每单免10元(每天3笔封顶);对的哥每单补贴10元(每天5笔封顶)。早晚高峰成功抢单的司机还将另外得到5元奖励。
2月9日9时许,记者打开微信中的“嘀嘀打车”,输入要去的地点“太原火车站”,点击“马上叫车”。几分钟后,的哥吴师傅打电话联系记者并约定见面地点。记者乘车到达目的地,吴师傅用手机(司机端)输入本次打车的费用“8.8元”,记者选择微信支付“0.01元”。随后,吴师傅打开手机上的“嘀嘀打车”开始搜寻其他乘客。边搜寻吴师傅边告诉记者说:“使用这个软件挺方便的,对于司机和乘客来说都挺实惠。”很快,吴师傅便接下了一单,急匆匆开车走了。记者算了一下,这次打车,吴师傅实际收入18.8元,记者实际支付0.01元。
记者下车后很快发现,不远处停着一辆出租车,车内的哥正用手指不停地划动着手机屏幕。记者上前打听得知,这名的哥正在使用打车软件寻找乘客。当他得知记者想了解打车软件的使用情况时,他热情地邀请记者上车并聊了起来。原来,这名的哥名叫李建伟,他使用的是“快的打车”软件,使用该软件有一年时间了。李建伟说:“我平时喜欢上网,打车软件刚出来的时候,我就很关注,试用了很多款打车软件后,好多都不能后台操作,手机屏幕一直亮着,电池一会就用完了。最后我才选定了‘快的打车’,一直用到现在,我时常给乘客们推广这个软件。”
据了解,李建伟身边的出租车司机朋友们也大多使用“快的打车”。对于“使用打车软件有何好处”这个问题,李建伟回答:“首先是有目的性,不必再在街上乱逛寻找乘客,既费油又劳心劳力。其次是有了选择性,有时候拉上乘客,他的目的地并不是出租车司机想去的地方,使用打车软件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发生。”
据了解,“快的打车”的优惠政策是,对绑定支付宝的的哥和乘客直接给予现金回馈,的哥每次用支付宝成功获得车费,可得到10元奖励(每天5笔封顶),乘客用支付宝付车费也将获得10元返现 (每天2笔封顶) 。
市场调查乘客司机都怕被“闪”
随后,记者走访了一些使用过打车软件并享受到实惠的乘客,他们普遍对打车软件的方便快捷感到满意。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现象,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和的哥以年轻人为主,年龄大些的人对于这一新兴事物还抱有怀疑且等等看的态度。
2月9日中午,记者乘坐另一辆出租车返程,该的哥是一位中年人。当记者询问他是否使用打车软件时,他说:“我知道,但没用,那都是年轻人玩的。我觉得使用打车软件会有很多麻烦,比如有乘客叫车,我开车到了约定的地方,如果乘客不到,我需要等他多长时间?如果接了单子,前往约定地点时,遇上其他打车人怎么办?所以,对这个软件,我觉得还是等等再看吧。”这名中年的哥的想法或许代表了一大部分年龄大些的哥的想法。
这名中年的哥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,使用“快的打车”的的哥李建伟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,李建伟说:“我用打车软件接了一个单子,约在264医院附近碰面,我到达约定地点后,不停拨打乘客的电话,却一直打不通。等了很长时间后,恰巧有人打车,我刚让人上车,预约的那名乘客就打来电话了,弄得我很无奈,但又没有办法。”
看来使用打车软件,无论是乘客和的哥都要讲诚信,这样才不会出现误会或引发不必要的麻烦。
客运管理受消费者欢迎的要鼓励
打车软件如此引人关注,那么太原市的相关管理部门态度如何呢?记者于2月10日来到太原市客运办进行了咨询。太原市客运办宣教科科长靳卫东说,打车软件全国很多城市都在使用,目前社会反响很好。现在看,打车软件在方便乘客的同时,还可以减少司机空车寻找乘客,利于环保节能,是件好事。同时,靳卫东说:“太原市客运办作为市场监管部门,对打车软件正处于观察当中,好的事情、方便老百姓的事情,我们要鼓励。如果出现违法行为,我们也会马上监管。”
那么,接上单子前往约定地点途中,遇上其他打车乘客不拉是否存在拒载嫌疑呢?靳卫东解释说,出租车司机看见乘客招手,主动停下来询问乘客目的地后拒绝载客的;出租车停在候客区,司机看见乘客走过来,询问乘客目的地后拒绝载客的,属于拒载行为。如果出租车司机用打车软件接单后,途中乘客招手拦车,司机没有停车而是直奔目的地,这种行为不属于拒载。
地盘之争两巨头找到移动支付入口
通过自己体验打车软件和的哥们的讲述,记者感到,打车软件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方便,两家打车软件之间的“大战”也让人们得到实惠。那么通过优惠活动,“嘀嘀打车”和“快的打车”的战果如何呢?
2月11日,推出“嘀嘀打车”软件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周莉告诉记者,“嘀嘀打车”与微信支付第一轮活动2月9日如期结束,双方公布了该活动的成绩单:1月10日至2月9日,“嘀嘀打车”中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,总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单,补贴总额高达4亿元。活动期间,“嘀嘀打车”用户突破4000万,较活动前增长了一倍;日均订单为183万单,2月7日节后第一天达到峰值262万单,微信支付订单峰值过200万单;“嘀嘀打车”开通服务的58个城市均有成功使用微信支付来支付打车费的记录,其中33个城市日均微信支付订单超过1万单。
第一轮活动结束后,2月10日零点,“嘀嘀打车”与微信支付乘胜追击,启动新一轮亮点为预算“无上限”的营销活动,使用微信支付打车费每单乘客立减5元、司机立奖5元。据了解,新一轮投入将大于第一轮活动,这次的关键词是预算“无上限”,再次掀起全国人民使用“嘀嘀打车”与微信支付的高潮。截止到2月10日20时,订单数已接近200万单,其中微信支付订单占比约77%。
周莉的讲述让我们看出通过此次优惠活动,“嘀嘀打车”成绩斐然。那么“大战”的另一方“快的打车”呢?记者当日多次拨打“快的打车”官方客服电话,一直无人接听。具体细节无从得知,但从记者的实际调查看,效果应该不差。因为在这场“烧钱大战”中,两巨头通过出租车找到了移动支付入口。
“嘀嘀打车”优惠活动降温,直接导致打车软件“大战”的降温,但此次“大战”还远未到罢战息兵的时候,最后的博弈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还得看“嘀嘀打车”背后的腾讯和“快的打车”背后的阿里巴巴两大巨头的态度。但是这场“大战”最后鹿死谁手我们不需要关心,因为任何一个“赔钱赚吆喝”的行为都不会一直持续下去,最后归根结底还是要拼服务。哪款打车软件给百姓带来了方便快捷,哪款打车软件就会真正走进百姓生活。